华妃想了下当前形势,迫于无奈,接受周宁海的主意。
皇上在甄远道,鄂敏,隆克多三人面前咨询年羹尧管家受贿一案,和以前一味的偏袒有了本质的区别-----这是要对年氏动手的前兆。
当天晚上皇上就没去华妃那里,这是施压,也是试探------看看他们能作出什么来,再做打算。
皇上一不来,华妃就心慌,皇上心里到底怎么想的,华妃不知道,周宁海提议:安排个身边人去,替华妃探探口气。
华妃说就派曹贵人去吧,周宁海摇头说曹贵人不行,因为她不是皇上心边上的。
这里就感觉出周宁海说话有一种导向性,华妃说一句,镜头给他的时候都是一个思考的表情----似乎周宁海有自己的小九九。
能有什么样的小九九呢?竟然是周宁海劝说华妃把颂芝献上去了。并且皇上胃口还真不错,还真把颂芝给吃了!对于趟过女人河的皇上来说,颂芝那点姿色还起作用了!
皇上也饥不择食了吗?看看苏公公的表现吧--------苏公公出来就干了两件事儿,第一,告诉华妃您不用等了,颂芝姑娘今儿是不会出来了,第二,传达皇上的意思:您可真会调教啊,让颂芝入了皇上的眼。
这就表明:皇上对华妃的用意清楚得很,皇上是将计就计,为了稳住华妃:你瞧,我即使宠爱其他的女人,也是你的奴才,也是你的人……
华妃什么表现呢?话说没有比这更让华妃伤心的了:委曲求全,还得在皇上的刻意下故意装出贤惠的样子来……看华妃万千滋味在心头的表情,真人也演不了这么精彩。
再回到周宁海的表现上来,对他的一些行为也可以理解了:他劝华妃接受颂芝出头,又暗示华妃让颂芝上位,这一系列的努力,并不表示他和颂芝吃上对食了,周宁海的人不是有情有义的苏公公,他是有个人目的的,因为他看出来了,虽说华妃复位,但是华妃这次得宠和以前不同了,他已经准备为自己谋出路。
出路在哪儿呢?
第一,投奔其他人铁定不行,第二,等着华妃倒台也不行,所以只有第三条路,扶持华妃自己宫里的人,扶持上去以后即使华妃倒了,这位不倒,自己也一样有活路,所以他选择了颂芝当工具,准备来搏一把,当然后面的事情他是无法预料的,颂芝就像曹贵人说的,太畏惧华妃了,所以成不了事,所以周宁海看走眼了,但那是后话,如果不这么做的话,连一丝扭转现实的可能都没有,所以周宁海的做法是很可理解的。
至于颂芝,完全是个被牺牲的工具,以颂芝的立场和智商。她对华妃是绝对的忠诚,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华妃怎么怎么好,即使后来承宠也是一切以华妃马首是瞻。但依颂芝的力量,最终只能被人顺势利用,不能帮华妃力挽狂澜。
封颂芝为答应后,事后皇上问苏公公是不是觉得自己心性不定喜怒无常,苏公公回答说这是应该的,您是一国之君,自然是想到哪儿就到哪儿。
这对主仆的对话很有意思,皇上这么问话是想看苏公公知不知道他这么做的原因……苏公公说您这么做都是对的,意思就是明白皇上那句“她要朕看她的大度,朕就让她看看!”的意思。
颂芝当然不懂皇上的心思。还是很认真地在完成华妃的任务,皇上也笑吟吟的受用着,但等颂芝靠在皇帝肩膀上而看不到他表情的时候,皇帝沉下脸,显出一点点无奈---------妓女出卖身体很悲哀,皇帝此时不也一样么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