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hone 11、iPhone 12、iPhone 13、iPhone 14几代产品中王牌配色都不一样,比如iPhone 13 Pro Max走红的配色是冷锋蓝,这款配色一度出圈,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网友们喜欢玩的梗。
而在近期,为了挽救销量的下滑,苹果还计划推出iPhone 14基础版的换色版本——黄色。
实际上,科技以换壳为主不仅仅是苹果“专利”,对于外壳设计以及材质的追求,一直是手机厂商的创新主题。因为外壳不仅事关手机的颜值,还和功能息息相关。在手机的发展历程中,塑料、镁铝合金、玻璃、陶瓷、甚至是皮革都成为了过手机的外壳材料。
然而,不同的材料代表了不同的等级。
比如采用塑料外壳的iPhone 5C一度被认为是廉价版iPhone,C代表的是Cheap,尽管后来有网友指出C代表的是Color,色彩的意思,但iPhone 5C从此难以与“廉价版”摆脱干系。
事实上,大多数低端机采用的外壳材料都是塑料,这也让塑料与廉价感划上了等号。然而,塑料对于手机来说,却是一种好的外壳材料,具有轻便、不会阻碍手机信号、制造工艺成熟并且便宜等优点,在过去一度成为手机厂商的首选。
值得注意的是,塑料的强度远超手机用户的想象。在诺基亚还在采用WP系统的年代里,流行于手机圈的一个梗就是诺基亚手机外壳的坚固,达到了能够用来砸核桃的地步。
然而随着手机行业越发内卷,在外壳上的创新也越来越多,为了手机质感,塑料逐渐被高端手机淘汰。
取而代之的是金属、玻璃、陶瓷、皮革等材料。
其中金属被沿用至今,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对手机质感以及散热的提升。塑料外壳的缺点在于散热性能差,因此手机厂商开始采用多种材料作为塑料的替代,其中金属在HTC发布的ONE M7后收到关注,金属为手机质感带来的提升显而易见,时至今日不少高端手机的机身依然选用金属材质。
金属的优势还有很多,对于手机的抗摔性能来说,金属中框确实会起到加固和抗摔的作用。而在中框材质的选择中,金属是高端旗舰手机的一大首选。比如说,小米4所谓的「一块钢板上的艺术之旅」,就是指该机的金属边框采用了奥氏体304材质。
不过,金属也有自身的问题。首先是容易被潮湿环境腐蚀氧化;其次就是遮挡信号问题。当然了,金属相对来说成本也更高。
金属和塑料仍然是当下手机外壳的主流,而陶瓷、皮革则多是昙花一现的存在。手机厂商仍在不断寻找更多的材质运用在手机上,比如相对于玻璃的易碎来说,厂商们找到了一种抗摔性能更好的超瓷晶面板玻璃。苹果在iPhone 12起就在使用这种玻璃,由于采用了纳米级瓷晶体,抗跌落性能是iPhone 11的4倍之多。
而华为Mate50采用的昆仑玻璃,引入了上亿个高强度纳米晶体,相比普通面板能够提升整整十倍的整机抗跌落能力。可以说,这些强化玻璃的应用,对于其抗摔性能,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台阶。
金属+玻璃是不是手机外壳材质的最终答案,还是在未来会有更多尝试,依然值得期待。
HEA.CN| 最具影响力的深度原创科技门户
新媒体| 微博 微信 今日头条 界面 网易 搜狐 Facebook
涉猎| 家电、数码、财经、电动汽车、家用清洁能源、VR、海外科技与投资
时评及投资建议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
Mobile| 1709-2081-598
编辑 / 作者:小唠
— 敬 请 评 论 —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