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来看“武才人”和“武昭仪”,这两个称号源自她在宫中的封号。“武才人”是14岁的武则天嫁给唐太宗时所封的品级,那时的她被称为“才人”。而“武昭仪”则是她后来嫁给唐高宗李治时,所获得的封号。这些封号只是她在宫中身份的象征,并不代表她的本名。
此外,另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是“武媚娘”。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她的亲昵称呼。武则天在14岁成为唐太宗的妃子后,因其美貌和魅力,唐太宗亲切地称她为“媚娘”,由此得到了“武媚娘”这一别名,然而,这仍旧不是她的真实名字。
尽管女性在古代常常被忽视名字的赋予,但武则天显然不同。作为武家的一员,她出身名门望族,不可能没有名字。许多学者认为,她的名字可能是“二囡”或“二妹”,但这些名字更像是家中的昵称,而非正式的大名。而且,武则天出生在一个曾封国公的家庭,不可能没有为她起正式的名字。与她同一时期,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徐惠就有明确的名字,这更证明了武则天的名字应当有所记载。
从一些历史细节来看,我们可以推测武则天的本名。史书记载,武则天在登基称帝后,曾对一些地名进行更改,其中最明显的是带有“华”字的地名。例如,华山在她登基后被更名为“太山”,而在她退位后又恢复了原名“华山”。由此可以推测,武则天的本名中可能包含“华”字。此外,武则天的两个哥哥名为武元庆和武元爽,他们的名字都属于“元”字辈。按照这一惯例,武则天的名字也应当是“元”字辈。因此,很多历史学者推测,武则天的本名很可能是“武元华”,这一推测与香港明星武元华的名字相似,也显得颇为合理。
总的来说,历史的蛛丝马迹让我们逐渐接近了武则天的本名,尽管无法百分之百确定,但“武元华”这一名字无疑具有很高的可能性。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举世瞩目的女性,但遗憾的是,历史长河中,许多关于她的事实,包括她的真实名字,始终未被正视。她的成就和贡献在历史上不可磨灭,但历史对她的刻画仍充满了偏见与歧视。你们认为呢?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